中國近年來推動「無現金交易」,使用普及率最高的「支付寶」也在2018年大肆侵略日本,但該程式使用的「QR Code」是日本人發明,的現在日方考慮對此申請專利,未來向使用此服務的中國人每人收取1分人民幣(約台幣4.57分)的費用。
根據《環球網》報導,「QR Code」是日本「電裝公司(Denso)」在1994年的新創發明,目前是子公司DENSO WAVE的業務。而當年電裝公司並沒有想要獨佔技術,反倒為了讓「QR Code」普及率提高,無償提供「QR Code」的製作程式,一方面販賣掃碼設備,許多日本便利商店、超級市場開始使用這項技術,但並未推廣到其他國家。
《環球網》指出,中國人首先發現「QR Code」蘊含的無限商機,意銳新創公司的創始人王越在2001年學到了日本的「QR Code」技術,在沒得到重用的情況下回到中國創業,2003年將此技術申請中國專利,報導提到,發明「QR Code」的日本此時反而喪失競爭力。(自由時報)...more
新年已經開始二個月了,各公司的研發單位可能在去年底都已經開過策略會議或產品會議,訂定出今年、或未來幾年的產品開發藍圖或產品開發時程計畫。這種包含產品策略、凝聚公司相關資源、建立研發、行銷各團隊共識的「產品roadmap」,對於公司人應是耳熟能詳的。
有產品Roadmap,那技術/專利是不是也該有Roadmap呢?答案是「Yes」。以下分享二則故事。第一則是筆者的親身經歷。數年前筆者在學校的技轉中心服務。一日接到日本NEC公司發來的電子郵件,詢問學校出售一件美國專利申請案的可能性。是的,NEC想要收購的是還在申請審查中、尚未獲證的申請案。該申請案的內容是利用攝影鏡頭辨識手勢的技術。
我們研判NEC應是為它未來計畫開發上市的智慧家電做專利的佈局,而NEC的佈局除了自行申請外,也採取收購的方式,而收購對象甚至包含尚未獲證的申請案!另一則是幾年前的日本連續劇「下町火箭」裡的一段劇情。「帝國重工」已經完成了火箭的研發,但其中一項關鍵技術申請專利時卻被駁回,才發現主角的小公司「佃製作所」已經搶先申請了專利,「帝國重工」因此不得不與主角的公司合作。(CTIMES)...more
為了鼓勵台灣藥廠朝研發之路邁進,衛福部食藥署推動專利連結制度,今預告修訂「西藥專利連結施行辦法草案」,新增新藥研發後的晶體若要申請專利時,必須要證明與取得許可證的藥品具有相同藥效才能啟動專利連結,否則不視為專利範疇,另也規定藥品的製程、中間體、代謝物或是包裝等,不能提報為發明類型。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表示,新藥的研發過程困難,當業者研發出新成分時,會將所有研發過程中所出現的產物、代謝物等都向智慧財產局做一登記,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新藥成分在研發過程中的「晶體」,晶體簡而言之就是藥品的原料在成為最終產品前,含水量的不同,由於新成分研發時,完全不曉得藥品在哪種狀態效果最好,因此業者會把所有狀態都申請專利。
但依照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他們在施行專利連結時,若是業者申請的晶體要成為專利連結的項目之一,就必須要證明該晶體的藥效必須要與最終拿到許可證藥品的藥效一致才能啟動,否則不得視為是專利之一。(聯合新聞網)...more
日本特許廳(JPO)日前公布,發明專利申請案實質審查費用將自4月1日起調整。雖然4月1日是愚人節,是傳統中可以開玩笑的日子,但JPO要調漲發明專利申請案實質審查費卻不是開笑的,而且調整幅度也已經公布。表1是日本發明專利申請案實質審查費用調整資訊彙整,新規費適用於2019年4月1日起新申請之日本發明案。
在北美智權報228期規費小鳥一樣不回來?-日本特許之實體審查規費返還一文中就提到,在日本要取得特許權,申請規費連同1~3年的年費需要十多萬日圓左右,而在這十多萬日圓當中,佔最大比例的就是實質審查規費。相較於台灣的實質審查規費來說,日本的實質審查規費貴許多,而現在又將調漲實審費用(就基本費部分即調漲兩萬日圓),對申請日本專利的廠商來說,可以說是增加了一筆不少的負擔。(聯合新聞網-北美智權)...more
我國專利有發明、新型、設計3大類,遠東科大以184件專利申請案,擠進2018年專利申請排行第10名,不過其中有159件為新型專利,成大則以92項發明專利勇奪學校排名首位。
智慧局昨天公布2018年專利申請百大排行榜,其中有25所學校擠進前100名,遠東科大以184件申請案續居各校之首,申請案以159件新型專利為主。
以發明專利來看,由成功大學以92件奪得學校排序首位,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則以85件並列第二;此外,國立大學中台灣大學發明專利有64件,台灣科技大學則有42件,年增率45%。(聯合新聞網)...more
台灣專利申請
專利等說明書之翻譯及文獻翻譯
申請前•實體審查時進行調查
修正理由書之製作
領證費用繳納
年費繳納
其他審判事件(無效、訂正)
遠碩專利師事務所 | |
Lewis & Davis Patent Attorneys Office | 10478 台北市復興北路290號12樓 |
TEL:+886-2-2517-5955 FAX:+886-2-2517-8517 | E-mail: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